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當夜,北京、上海許多自由派人士被公安從家裡「帶走」,禁止他們聚會慶祝。第二天,大陸媒體集體「失聲」,對這個消息隻字不提。網站上,關於「劉曉波」及「和平獎」的訊息和討論,不是被封鎖,便是遭刪除。 

儘管中國對於諾貝爾獎一直存有很大期待,但每次得獎經驗均難稱愉快。上次高行健獲得文學獎,僅新華社報導,並稱他為「法國華人」是法國公民。這次劉曉波得獎,仍被認為是西方國家故意羞辱北京,知識圈也意見分歧,「罪犯得獎」、「獲獎的漢奸依然是漢奸」之類的貶語不斷。就連一些海外民運人士都不把劉曉波視為同志,認為他對體制太過「合作」。

也正因為內外因素如此複雜,所以劉曉波獲獎在北京造成的強迫性沈默,其實更耐人咀嚼。政府封鎖消息,並不代表人民毫不知情;知識分子被禁止聚會,不代表獨立公民沒有自己的想法;各方意見分歧,不代表此事沒有正面衝擊。 

柴玲說,劉曉波得獎,對八九天安門運動這一代人,意義非凡。確實,六四鎮壓造成了中國民運的頓挫,但劉曉波及其他維權人士透過不同的形式,繼續維持這支香火的燃燒,六四世代吾道不孤。不妨這樣解讀:這個獎不只是頒給劉曉波個人,而是頒給了在這條路上共同走過的中國人。

北京雖然一夜沈默,但誰也不能說沒有不同的思緒在暗中激盪。不止是中南海,包括成長於中國崛起後的年輕世代,對於劉曉波以中國政治犯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,在解下民族主義的冑甲後,心中應該都有一些漣漪在漂盪。  UDN.CO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pol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