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宏觀觀察:對大陸網路監控最中肯的描述
http://famousblog.cna.com.tw/index.php?op=ViewArticle&articleId=87&blogId=2
網路中國的多重臉孔
楊偉中 | 24 元月, 2010 09:15
觀察中國,閱讀中國,我是指現實中的中國,真的是極富「趣味」,請暫且容許我用「趣味」一詞。
這種「趣味」來自中國的地大、人多、國力崛起,來自這個半開放的經濟、半多元的社會、半自由的政治,所雜揉出來的「中國特色」。
這種「趣味」表現在哪呢?表現在從分歧龐雜、彼此矛盾的諸現象中,觀察政治社會發展的走向,感受被埋藏著、掩蓋著的潛流,並隨時準備迎接它的掘地而起;表現在閱讀時,往往得努力從字裡行間解讀作者的微言大意,不管作者是領導還是百姓;表現在從各個領域、各個事件中體會「官力」與「民力」的較勁,去掌握其中前進與倒退的反反覆覆。
網路,正是這樣地「趣味」,它呈現了中國的多重臉孔。
這幾年,網路在中國越來越重要,生活上、經濟上、政治上、文化上,皆然。中國的網路普及率還落後於俄羅斯與巴西,在金磚四國中僅領先印度,不過這個26.9%的數字代表「網路中國」的成長空間相當的大。即使普及率僅略高過四分之一,中國網民數還是高達3.6億,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?大約就是美國加英國的人口數。另一個數字,也可參考。不包括動漫、卡通的收入在內,2009年中國遊戲行業總產值超過710億元,網路遊戲企業數量達750家以上。龐大,是網路中國的第一張臉孔。
網民以年輕人、白領和知識階層為主力軍,大陸有個說法叫「新意見階層」。台灣熟知的是網路上罵西方、罵台獨,甚至搞駭客的網路憤青,但對中國官方來說,這個群體蘊藏著極大的顛覆性力量,官員的官腔官調,大亨的狂言妄語,權貴的魚肉百姓,只要在網上一流傳,當事人也好,政府也罷,都承受很大壓力,惡劣的吏治,事件的真相,往往可能得到一定的澄清。在「有中國特色」的民主運作裡,民意不是透過選票來彰顯,而是經由網路。反抗,或者溫和點說,「網路民主」,是網路中國的第二張臉孔。
面對這樣的網路,官方可是端出了「四面佛」。
第一面是謀利之臉。最近大陸國務院決定加快推進電信網、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三網合一,據說到了2015年,大陸民眾選一家廠商,裝一個網路,就可打電話、看電視還同時上網,「迎接全數位化時代」。這個政府主導的產業發展,商機據說有950億人民幣。
第二面是監管之臉。大陸的網路言論管制已無須多說,最近谷歌的風波只不過再度突顯了這問題。如今老大哥的監管,除了政治理由外,掃黃、掃黑、維護少兒健康、捍衛著作權都成了理由,當局的管制理由還真是「與時俱進」,谷歌中國不就是一直面對這些指控?
第三面是開明之臉。從胡錦濤、溫家寶到地方政府首長,人人重視網路,大家關心民意,網路問政成了風潮,還有地方政府設了網路新聞發言人。去年二二八,溫家寶在中國政府網上與網民互動2小時,據說有340萬網民上線參與盛會。愛上網,在網上替人民服務的重慶忠縣縣委書記朱晞顏,網名「振中華」,還在重慶年度十大網路紅人票選中拔得頭籌。
第四面是誘導之臉。每個政府都有轉化民怨的本身,當然高下有別,轉化的路徑也不相同。有的轉成反猶,有的轉成反帝,有的轉成反中國反外省。谷歌中國的事情,大陸的某些力量也想把它轉成排外,免得網路監控的問題火燒上身。
其中《環球時報》算是翹楚,它透過專訪學者,講出了一番谷歌「企圖通過商業行為來影響中國政治大局和社會改革進程,一個互聯網公司想左右中國社會發展進程,是狂妄的。谷歌如果退出,是自絕於中國市場」的大道理。這段話是精采的,相當精練的把4張臉孔都整合了起來,一會兒改革,一會兒大局,一會兒市場,總來說的是民族主義。這種搞法如果成功,得利的一是黨中央,二是百度,絕不會是網民。
當然,老百姓也有自己的辦法,也會找到自己的空間。谷歌中國揚言撤出風波,重新顯示了敏感的搜索項,之後連百度也跟著能查到敏感詞,很多人認為百度可能長期竊取谷歌的搜索結果。無論真相為何,谷歌中國的可能撤離,倒是給了中國老百姓幾天比較寬鬆的網路空間,一些主流媒體也刊出了讀者批判網路言論控制的犀利文字。這就是閱讀中國的「趣味」呀。
有個作者在大報上這麼寫著:
「現在看來,牆依然無處不在,……在城市和鄉村之間,在.cn與.com之間。我們不得不繼續呼籲,推倒這一堵堵牆,但願有那麼一天……網友不用翻牆瞭解世界。」
這樣的文字,應該不涉及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」吧!?
留言列表